党建之窗

【二十大报告解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金融动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3-03-21 15:09

□宣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目标体系、本质要求和实施路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

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金融系统要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化金融赋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金融动能和战略支撑。

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创新和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盈利基础和来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和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供给体系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适配性。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的调整和优化都应以更好服务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为依据。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具有资金、信息、风险定价和引导预期的枢纽功能,能够有效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机制。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支持创新和实体经济力度,分散银行部门金融资产风险,稳定宏观杠杆率,促进金融体系结构优化。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持续锻造和提升金融体系全球高阶竞争力。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与财政、就业、产业、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三角良性互动。此外,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最大程度克服信息制约和道德风险,推进差异化个性化资金供给创新、风险管理创新和监管创新。

加快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支持体系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体制机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是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时代使命,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内涵。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进一步通畅金融供给“毛细血管”,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提升金融发展包容性,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有效金融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收入分配和缩小贫富差距。追求效率是金融的天性,也是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因此,要通过体制机制设计激励金融业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强化产品、服务、渠道和模式创新,发挥好大银行服务实体“头雁”效应,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

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管好货币总闸门,把握好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加强预调微调的平衡,保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功能创新,进一步发挥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精准滴灌”,引导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强化资本市场价值投资功能,培育资本市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为居民财富管理和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基础平台。

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绿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相关测算显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百万亿元级的巨额绿色低碳投资。除政府资金投入部分外,其中绝大部分资金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通过金融体系投融资来实现。金融系统要加快转型、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完善支持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对标“双碳”目标要求,适时修订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绿色项目评价标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等,做实“绿色”基底,构建完善绿色低碳项目库。持续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减排效应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倾斜。分步建立包含碳排放和碳足迹信息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信息采集精度,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共享,引导推动责任投资理念(ESG)。

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有序发展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碳期货、碳远期、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碳价格发现能力和形成效率,强化碳市场在减排和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开展金融支持零碳园区、零碳建筑、碳账户等产品创新,加大基于碳中和目标的债务融资工具和债券融资。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低碳技术交易中心,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投资研发应用。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加强法治金融建设和违法违规惩治力度。良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都是在一定的刚性制度约束下实现的。为适应新时代我国高质量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法治和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构建执法、追偿和刑罚相互衔接支持的立体追责体系,让法治金融真正具备“钢牙利齿”,形成“零容忍”的强大震慑,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增强平台经济的公益属性、提升共享功能,更大发挥创新创业支持作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财达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