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报道

金融时报——普惠金融“生态圈”逐步完善 更多机构参与攻坚“最后一公里”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18-10-19 16:2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助推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的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

 

  从实际效果来看,近四年,全国新增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与全国新增大型企业银行贷款情况分别是2015年的14.9%、11.7%,2016年的16.6%、7.7%,2017年的15.9%、6.8%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12.2%、9.9%,可见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增服务均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的新增服务高不少。

 

  除了普惠金融的主力军——银行之外,其他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从不同角度切入,完善普惠金融的“生态圈”。比如,目前我国有近万家小额贷款公司,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县域地区。在小贷公司近万亿元贷款余额中,50%以上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

 

  为了让部分金融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向为国在10月18日召开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呼吁,小贷公司攻坚“最后一公里”亟需法规政策支持,“应进一步加强小贷公司的立法,从小贷公司的法律定位、机构定性等方面保障小贷公司等机构的权益。同时,继续加大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力度,建议媒体进一步加强对正规合法的小贷公司的宣传报道,为小贷公司乃至整个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不过,从市场角度来看,普惠金融依然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认为,目前总的贷款额与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相差较大,银行在实际业务中确实存在对民企与国企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相对不够规范。有的小微企业信息不够完整、真实;有的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业务的风险防控难度大、人力成本高,还怕出风险遭到处罚。”他表示。

 

  科技手段或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当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传统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体验,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大数据技术怎样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章更生介绍,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消除信息孤岛,将客户的行为转变为可量化的数据,实现批量精准获客,从而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还可以进行贷后的风险监测预警;运用移动互联网,能够通过大数据解决服务不能到村口的问题;另外,利用大数据可以打通政府各部门所拥有的公共信息资源,加强诚信社会建设,解决有还款能力而不还款的“老赖”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行业情况、市场情况等查询服务,为小微企业经营提供帮助,搭建撮合平台,为小微企业产品交易、并购等提供服务。

 

  伴随着科技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普惠金融中,更多不同类型的机构也在加入这个“生态圈”,共同助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穆荣均介绍,作为服务海量客户的非金融机构,美团点评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场景+金融”的方式,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将自身在场景端的优势和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普惠金融走向“最后一公里”。通过这种方式,目前美团点评的服务已覆盖近3.6亿名年度活跃用户以及超过500万户活跃商户,覆盖全国超过2800个市县单位。

 

  穆荣均表示,科技对于市场机构来说,可以提升其运营效力,降低其运营成本,帮助识别信贷风险;同时,监管科技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也非常重要。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记者:张末冬

    分享到: